小国家,没有实力的国家千万不要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,这次柬埔寨被泰国暴揍,为什么几个大国都没有谴责泰国?甚至连联合国都没有怎么发声,只有三个地区国家象征性的劝了劝架,这是为什么? 柬埔寨和泰国在边境激烈交火,造成双方不少伤亡,很多平民不得不逃离家园,柬埔寨政府很快就向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呼救,并指望能够借助外部力量来约束泰国的行动。 呼声很快就被淹没了,无论是那些看似守护“国际正义”的大国还是联合国,都没有实际上的谴责和强制措施,就算开个会也是讨论为主,局势还是由当事国自己扛。 国际社会本来就是“实力为王”,泰国是东南亚不折不扣的中等强国,无论经济还是军队都远强于柬埔寨,而且泰国和一些大国关系紧密,是西方在这个地区的重要盟友。 眼下全球各地危机不断,大国要盘算的利益太多,不会为了一场区域内的小国冲突,冒着与盟国闹僵的风险强势介入。 不光美国要在意泰国的作用,中国也看重自身在东南亚的影响力,不想打破平衡,其他大国更没有本事和意愿介入,即使冲突激烈国际上也是表面文章多,实际动作少。 还有地缘结构决定外部干预的复杂,东南亚本来就是大国博弈的角落,泰柬之间又有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,现在各方利益微妙。 一旦有大国选边站队,牵一发动全身,局面会更加复杂,大国们更愿意保持观望态度,有的甚至乐见其成,反而少有真心调解和平,只要事态没到失控影响到大国自身利益的地步,这些大国一般不会“急公好义”地介入,谴责更是说说而已。 很多小国遇到危机第一反应总是找联合国“讨公道”,联合国的调解和决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意愿,尤其是在这种各国利益交织的地区冲突中,安理会常常难有强硬共识。 一场紧急会议开下来也就是发个通稿表个态,真正能制止战火的措施根本没有,联合国在大国角力区域的角色更像一个会场,很难给出决定性的改变。 东盟等地区组织本该在协调仲裁方面发挥作用,但现实是对成员国争端管得有限,东盟讲究“内部不干涉”,对突发的军事冲突更多是呼吁克制、建议对话,缺少硬性约束手段,也害怕因此内部意见不合,类似这次泰柬冲突,劝架停火说的多实际效果有限。 小国想玩“大国平衡”,没有硬实力做底气反而会损失更大,历史上一些小国幻想着靠左右逢源、借大国矛盾让自己有更多选择,但只要局势失控,往往是最先遭殃。 国际社会只有在局势真的危及大国利益、影响区域大局时,才可能集体出面,而在大多数情况下,那些没有足够实力的小国,就只能靠自己承受一切后果。 国际秩序确实有规则,但最核心的还是实力和利益,别把外部承诺当成万能钥匙,外来的“正义”也不是随叫随到。 对弱国来说最安全的选择始终是提升自身实力,审慎打理和邻国的关系,不要轻易陷入大国争端,日常积累实力发展内政,才是面对国际风浪的底气。 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